79查 > 中药大辞典 > 罂粟

更多
目录
《中华本草》-罂粟
《中药大辞典》-罂粟

罂粟

【出处】 《本草图经》
【拼音名】 Yīnɡ Sù
【别名】 罂子粟(《本草拾遗》),御米、象谷、米囊、囊子(《开宝本草》),莺粟(《滇南本草》)。
【来源】 为罂粟科植物罂粟种子
【原形态】 一年生或两年生草本,茎直立,高60~150厘米。叶互生,茎下部的叶具短柄,上部叶无柄;叶片长卵形成狭长椭圆形,长6~30厘米,宽3.5~20厘米,先端急尖,基部圆形或近心形而抱茎,边缘具不规则粗齿,或为羽状浅裂,两面均被白粉成灰绿色。花顶生,具长梗,花茎长12~14厘米;萼片2,长椭圆形,早落;花瓣4,有时为重瓣,圆形或广卵形,长与宽均为5~7厘米,白色、粉红色或紫红色;雄蕊多数,花药长圆形,黄色;雌蕊1,子房长方卵圆形,无花柱,柱头7~15枚,放射状排列。蒴果卵状球形或椭圆形,熟时黄褐色,孔裂。种子多数,略呈肾形,表面网纹明显,棕褐色。花期4~6月。果期6~8月。
本植物的嫩苗(罂粟嫩苗)、果实的乳汁(鸦片)、果壳(罂果壳)等亦供药用,各详专条。
【生境分布】 原产欧洲南部及亚洲。
【化学成份】 种子含少量罂粟碱、吗啡及痕迹那可汀,发芽种子含相当多的那可汀;据另一报道还含有吗啡,可待因及蒂巴因。种子尚含11-氧卅酸。
【性味】 ①《开宝本草》:"甘,平,无毒。"
②《本草图经》:"性寒。"
【功能主治】 治反胃,腹痛,泻痢,脱肛。
①《本草图经》:"主行风气,驱逐邪热,治反胃胸中痰滞。"
②《纲目》:"治泻痢,润燥。"
③《医林纂要》:"除胃热。"
【用法用量】 内服:煎汤,1~2钱;或入丸剂。
【注意】 《得配本草》:"多食利二便,动膀胱气。"
【附方】 ①治反胃不下饮食:白罂粟米二合,人参末三大钱,生山芋五寸长(细切,研)。三物以水一升二合,煮取六合,入生姜汁及盐花少许,搅匀,分二服,不计早晚食之,亦不妨别服汤丸。(《南唐食医方》罂粟粥法)
②治赤白痢:罂粟壳(去穰、蒂令净,炙黄),罂粟子(炒令微黑)。上同为细末,炼蜜为丸,如小鸡头大,每服十丸至十五丸。赤痢,甘草汤下;白痢,干姜汤下;泻,米饮下。小儿,丸如粟米大,量大小加减服之。(《百一选方》)
【摘录】《中药大辞典

中药大辞典罂粟,罂粟图片,罂粟别名,罂粟的来源,罂粟的性味,罂粟功能主治,罂粟用法用量,罂粟的图片

其他中草药

中药大辞典中草药

输入中药名:


抽签占卜类查询

关于中药大辞典

  《中药大辞典》第一版得到了国内外广大读者的普遍好评,本书是在此基础上修订而成,因此内容新颖而实用,可作为中医药或相关领域工作者和中医药爱好者的重要工具书。

Copyright © 实用查询(79CHA.COM) All Rights Reserved. 粤ICP备1007929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