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9查 > 中药大辞典 > 鲳鱼
鲳鱼
【出处】
《本草拾遗》
【拼音名】
Chānɡ Yú
【别名】
鮀鱼(《临海异物志》),昌侯龟、昌鼠(《本草拾遗》),狗瞌睡鱼(《岭表录异》),鲳鳊(《医林纂要》),镜鱼、平鱼(《黄渤海鱼类调查报告》),白昌(《中国动物图谱·鱼类》),叉片鱼(江苏、浙江)。
【来源】
为鲳科动物银鲳的肉。
【原形态】
体短而高,极侧扁,略呈菱形。体长约20厘米。头较小,侧扁而高。吻短、圆钝,稍突出于下领之前。眼小,侧位。眼间隔呈大的弧形隆起,鼻孔小,每侧各2个,前鼻孔圆形,后鼻孔呈裂缝状。口小,微斜。上颌骨达眼前缘的下方。两颌各有1行细齿,排列紧密。鳃孔小,鳃耙短弱,排列稀松。鳞细小,圆形,极易脱落。侧线鳞110~130,侧线位高,几与背缘并行。背鳍Ⅸ~Ⅻ,Ⅰ-42~48,起点略在臀鳍起点前方。臀鳍Ⅵ~Ⅶ,Ⅰ-41~46。背鳍、臀鳍同形,鳍棘均呈截形,鳍条部前端皆隆起呈镰刀状。胸鳍长大,24~27。无腹鳍。尾鳍17,分叉很深。体银白色,上部微呈青灰色,多数鳞片上有细微的黑色小点。
【生境分布】
栖于近海中下层。以小鱼、硅藻等为食。产卵期5~6月。分布我国沿海,以南海和东海为多,黄、渤海较少。
【性味】
①《本草拾遗》:"味甘,平,无毒。"
②《医林纂要》:"甘苦,温。"
【功能主治】
①《本草拾遗》:"肥健,益气力。"
②《本经逢原》:"益胃气。"
③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"补胃,益血,充精。"
【注意】
①《本草拾遗》:"腹中子有毒,令人痢下。"
②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"多食发疥动风。"
【摘录】《中药大辞典》
中药大辞典鲳鱼,鲳鱼图片,鲳鱼别名,鲳鱼的来源,鲳鱼的性味,鲳鱼功能主治,鲳鱼用法用量,鲳鱼的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