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9查 > 中药大辞典 > 赤茯苓

更多
目录
《中华本草》-赤茯苓
《中药大辞典》-赤茯苓

赤茯苓

【出处】 《本草集注》
【拼音名】 Chì Fú Línɡ
【别名】 赤苓(《本草再新》),赤茯(《本草便读》)。
【来源】 为多孔菌科植物苓的干燥菌核近外皮部的淡红色部分。
【性状】 为大小不一的方块或碎块,均为淡红色或淡棕色。质松,略具弹性。
【性味】 甘淡,平。
①《本草择要纲目》:"甘,平,无毒。"
②《得配本草》:"甘淡,平。"
③《本草再新》:"味辛,性温,无毒。"
【归经】 入心、脾、膀胱经。
①《汤液本草》:"入足太阴,手太阴、少阴经。"
②《本草再新》:"入心、脾、肺三经。"
③《本草求原》:"入心、胃、小肠、膀胱。"
【功能主治】 行水,利湿热。治小便不利,淋浊,泻痢。
①《药性论》:"破结气。"
②《纲目》:"泻心小肠膀胱湿热,利窍行水。"
③《本草再新》:"益心气,健中和脾,润肺,燥湿。治泻痢。"
【用法用量】 内服:煎汤,2~4钱;或入丸、散。
【注意】 虚寒精滑或气虚下陷者忌服。
【附方】 ①治小便白浊不利,时作痛:赤茯苓沉香各一两。上为细末,每服二钱,白汤点,食后临卧服之。(《鸡峰普济方》茯苓汤)
②治心肾气虚,神志不守,小便淋沥或不禁,及遗泄白浊:赤茯苓、白茯苓各等分。上为末,以新汲水按洗,澄去新沫,控干,别取地黄汁,同好酒熬成膏,搜和为丸,如弹子大,空心盐酒嚼下。(《三因方》张真君茯苓丸)
③治胸胁逆满胀渴:赤茯苓(去黑皮)一两,人参半两。上二味粗捣筛,以水三盏,煎取一盏半,云滓,分温三服。(《圣济总录》茯苓汤)
【摘录】《中药大辞典

中药大辞典赤茯苓,赤茯苓图片,赤茯苓别名,赤茯苓的来源,赤茯苓的性味,赤茯苓功能主治,赤茯苓用法用量,赤茯苓的图片

其他中草药

中药大辞典中草药

输入中药名:


抽签占卜类查询

关于中药大辞典

  《中药大辞典》第一版得到了国内外广大读者的普遍好评,本书是在此基础上修订而成,因此内容新颖而实用,可作为中医药或相关领域工作者和中医药爱好者的重要工具书。

Copyright © 实用查询(79CHA.COM) All Rights Reserved. 粤ICP备1007929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