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9查 > 中药大辞典 > 竹鱼
竹鱼
【出处】
《纲目》
【拼音名】
Zhú Yú
【别名】
足鱼(《医林纂要》),野鲮鱼(《中国经济动物志·淡水边类》)。
【来源】
为鲤科动物野鲮鱼的肉。
【原形态】
体长,稍侧扁,长约40厘米。吻端钝圆,口下位,呈新月形,吻向前突出,吻皮向下包,与上唇边缘相平,唇后沟完全,上颌吻皮的边缘薄而平整,无缺刻,吻部具多数白色较大的珠星状突起,近口角处的上唇有很密集细齿状的波纹,上颌为上唇所包。下唇与下颌分离,下唇的边缘亦呈细齿状,其游离部分的内缘有许多小突起。须2对,但吻须有时退化。下咽齿3行。鳞大,侧线鳞43~46。背鲭Ⅲ10~13,无硬刺,起点在腹鲭之前。臀鳍Ⅲ5。体背部青黑色带绿,背部及两侧鳞片均有紫绿色金属闪光,并常杂有红点,腹部白色带黄,各鳍灰黑色。
一般栖息于水流较急的河流及山涧溪流中。主要以青苔、硅藻、丝状藻等藻类为食,产卵期5~6月。
【生境分布】
分布长江上游和中游的支流上游,以及珠江上游等处。
【性味】
《医林纂要)):"甘,温。"
【功能主治】
《纲目》:"和中益气,除湿气。"
【摘录】《中药大辞典》
中药大辞典竹鱼,竹鱼图片,竹鱼别名,竹鱼的来源,竹鱼的性味,竹鱼功能主治,竹鱼用法用量,竹鱼的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