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9查 > 中药大辞典 > 槲皮

更多
目录
《中华本草》-槲皮
《中药大辞典》-槲皮

槲皮

【出处】 《唐本草》
【拼音名】 Hú Pí
【别名】 赤龙皮、槲木皮(《肘后方》),槲白皮(《崔氏纂要方》)。
【来源】 为壳斗科植物槲树树皮
【原形态】 槲树(《纲目》),又名:朴樕(《诗经》),槲樕(《尔雅》郭璞注),金鸡树、大叶栎(《纲目》),槲栎、大叶柞、柞栎。
落叶乔木,高可达25米,直径达1米许。树皮暗灰色,有深沟;小枝粗壮,淡黄色或灰黄色,被灰黄星状柔毛。叶互生,革质或近革质,阔倒卵形至倒卵状楔形,长10~20厘米,亦有达30厘米者,宽6~13厘米或较宽,边缘具4~10对深波状齿或深裂,基部耳形,有时楔形,先端钝,上面深绿色,初有短柔毛,后无毛,下面有灰绵毛及星状毛;侧脉4~10对,直达齿端;叶柄长2~6毫米。花单性,雌雄同株;雄花为柔荑花序,生于新枝叶腋,花被具灰白色绒毛,雄蕊8~10;雌花数朵集生于幼枝上,子房3室,柱头3。壳斗大,杯状,包围坚果1/2,鳞片披针形,呈覆瓦状排列,棕红色,薄,向外反卷。坚果卵形或椭圆形,长1.5~2.5厘米,无毛。花期5~6月。果期10月以后。
【生境分布】 生于山地阳坡成疏林。分布全国大部地区。
【化学成份】 树皮含鞣质3.70~14.44%。壳斗含鞣质3.41~5.13%。
【性味】 《唐本草》:"味苦。"
【功能主治】 治恶疮,瘰疬,痢疾,肠风下血。
①《药性论》:"治恶疮,煎汤洗。"
②《唐本草》:"水煎浓汁,除蛊及瘘。"
③《纲目》:"止赤白痢,肠风下血。"
【用法用量】 内服:煎汤、熬膏或烧灰研末。外用:煎水洗或熬膏敷。
【附方】 ①治附骨疽:槲皮烧末,饮服方寸匕。(《千金方》)
②治毒病下部生疮者:榉皮、槲皮合煮汁如粘糖以导之。(《补缺肘后方》)
③洗诸败烂疮:槲树皮,切,三升,以水一斗,煮取五升,春、夏冷用,秋、冬温用。洗乳疮及诸败疮,洗了则敷膏。(《肘后方》赤龙皮汤)
④治一切瘘疾:槲白皮,切,五升,水八升,煮令泣尽,去滓,再煎成膏,日服枣许,并涂疮上。宜食苜蓿盐饭以助之,以瘥为度。(《崔氏纂要方》)
⑤治小儿瘰疬:槲皮,去粗皮,切,煎汤频洗。(《圣惠方》)
⑥治一切赤白痢久不差:干姜、槲白皮(姜汁炙五度)一两。上二味,捣罗为散,每服二钱匕,空心食前,温米饮调下。(《圣济总录》干姜散)
⑦治赤白久痢:新槲皮一斤,去黑皮,切,以水一斗,煎取五升,去滓,煎膏和酒服。(《纲目》)
【摘录】《中药大辞典

中药大辞典槲皮,槲皮图片,槲皮别名,槲皮的来源,槲皮的性味,槲皮功能主治,槲皮用法用量,槲皮的图片

其他中草药

中药大辞典中草药

输入中药名:


抽签占卜类查询

关于中药大辞典

  《中药大辞典》第一版得到了国内外广大读者的普遍好评,本书是在此基础上修订而成,因此内容新颖而实用,可作为中医药或相关领域工作者和中医药爱好者的重要工具书。

Copyright © 实用查询(79CHA.COM) All Rights Reserved. 粤ICP备1007929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