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9查 > 中药大辞典 > 杜鹃
杜鹃
【出处】
《本草拾遗》
【拼音名】
Dù Juān
【别名】
鹈鴂(《楚辞》),巂周(《尔雅》),子巂鸟、周燕(《说文》),鶗鴂(《临海异物志》),杜宇、子规(《禽经》),谢豹(《禽经》注),怨鸟(《埤雅》),催归、阳雀(《纲目》)。
【来源】
为杜鹃科动物小杜鹃的肉或全体。
【原形态】
体长约28厘米。嘴暗黑色,基部黄色,形细长而弯曲。眼睑黄色。颊部灰色。背部青灰色;翼长,外侧飞羽内翎有白色横纹。尾羽灰黑色,尾羽中央沿羽轴有白色小斑,在外侧者有白色横纹。腹部白色,杂有细小黑色斑纹。脚细小,黄色,对趾型。
常栖于密林中,初夏间常昼夜啼叫。好食毛虫。不自营巢,常产卵于莺巢中孵化。夏时几遍我国东部。在长江中、下游及以北地区皆为夏候鸟。
【性味】
《纲目》:"肉:甘,平,无毒。"
【功能主治】
《纲目》:"治疮痿有虫,薄切、炙热贴之。"
【摘录】《中药大辞典》
中药大辞典杜鹃,杜鹃图片,杜鹃别名,杜鹃的来源,杜鹃的性味,杜鹃功能主治,杜鹃用法用量,杜鹃的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