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9查 > 中药大辞典 > 土圞儿
土圞儿
【出处】
《救荒本草》
【拼音名】
Tǔ Luán ér
【别名】
地栗子(《救荒本草》),土子、土蛋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,野凉薯、罗汉参、九连珠、土凉薯、土鸡蛋(《湖南药物志》),黄皮狗圞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,九牛子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。
【来源】
为豆科植物土圞儿的块根。秋后采挖,洗净切片,晒干。
【原形态】
土圞儿,又名:九子羊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食用土圞儿、三叶青、金线吊葫芦、野绿豆。
多年蔓生草木。有球状块根,外皮黄褐色。茎有稀疏硬毛。单数羽状复叶,互生,小叶3~7,卵形或长卵形。长3~7.5厘米,宽1.5~4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圆形,全缘,上面叶脉生短硬毛,下面近于无毛;总叶柄长6~8厘米,有毛;托叶线状,有毛。总状花序,有短毛,长6~26厘米;苞片和小苞片线形,被短硬毛;花黄绿色,长约11毫米;萼稍呈2唇形,有短圆齿;花冠蝶形,绿白色,龙骨瓣最长,卷成半圆形,旗瓣圆形,翼瓣最短,矩形;雄蕊2束;子房无柄,花柱卷曲呈半圆形。荚果条形扁平,长7厘米,宽O.6厘米。花期6~8月。果期9~10月。
【生境分布】
生于较潮湿的山坡上、灌丛内或田埂上。分布河南、陕西、甘肃、湖北、湖南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四川、贵州等地。
【化学成份】
根含淀粉、生物碱。
【性味】
甘微苦,平。
【功能主治】
清热解毒,理气散结。治感冒咳嗽,百日咳,咽喉肿痛,疝气,痈肿,瘰疬。
①《贵州草药》:"散积,理气,解毒,补脾。"
②《贵州药植调查》:"治蛇咬伤,并治疗癀,去毒。"
【用法用量】
内服:煎汤,3~5钱(鲜者1~2两)。外用:捣敷或磨汁涂。
【附方】
①治小儿感冒咳嗽及百日咳:鲜土圞儿三至四钱,洗净切碎,加糖或蜂蜜半两,再加水蒸半小时,取汁,分三次服。(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
②治急性咽喉肿痛:土圞儿一个,磨水服。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
③治疝气:土圞儿一两,小茴香二钱。煎水服。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
④治无名肿毒:土圞儿磨汁搽患处。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
⑤治疖毒:土圞儿煨热,加盐少许捣烂,敷患处。(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
⑥治乳痈、疔疮:土圞儿,磨白酒涂患处,随干随涂。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
⑦治瘰疬:土圞儿一至二两,海带、海藻、玄参各三钱,鸡蛋三枚。水煎连蛋食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⑧治妇女痛经:土圞儿五钱,去皮切片,加黄酒蒸汁,饭后服。(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
【临床应用】
①治疗百日咳
鲜土圞儿10克,洗净切碎,放入碗中,加糖或蜂蜜15~20克,水适量,放锅中蒸半小时左右,取汁或连渣分3次1天内服完(3岁以下幼儿减半)。或预先配制成糖浆备用。治疗141例,痊愈(痉咳停止,逐渐由轻度干咳而终止)68例(47.3%),好转(痉咳次数减少2/3左右或明显减轻)63例(43.7%),无效13例(占9%)。见效最速在服药后3天,最迟约需8天左右。服药期间未见不良反应。
②治疗上呼吸道感染
鲜土圞儿洗净,焙干磨粉,或加糖蒸成33%溶液,加入防腐剂。未满周岁者,每日服粉剂4.5克,或33%糖浆15毫升(含鲜药5克),3次分服;满周岁后剂量加倍。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22例,体温隔日降至正常、咳嗽明显减轻、咽部充血现象较前减轻者17例,次日体温来退,改用其他治疗者5例。平均疗程为4天,未见毒性反应。
【摘录】《中药大辞典》